2022安顺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由大家教育网提供,更多专业百科2022安顺学院新生转专业申请条件内容敬请关注大家教育网。
安顺学院怎么转专业,转专业难不难,首先得确定该校是能进行转专业的操作,可以通过加一些本校的招生群,向招生处的老师或者是本校的学生对此进行了解,尽量询问的详细些,比如转专业的条件、难度,是否需要留级和转专业成功的比例等等,本文整理了一些关于安顺学院转专业的知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
一、安顺学院新生怎么转专业
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生进校后,符合条件的可转专业(系)。
(一)申请转专业(系)的条件:在校本科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课程,进入二年级之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转专业:
1、在某一学科方面确有特长的学生。
2、因为身体健康原因,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者;
3、通过转专业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成材,且参加学校的选拔,选拔合格者。
(二)以下情况之一者不能申请转专业:
1、新生入学未满一年者;
2、二年级及以上者;
3、各类委培,代培生未经委托单位同意转专业者;
4、艺术类、体育类考生,跨文、理科类别转专业者;
5、跨高考录取批次转专业者;
6、已办理试读手续者;
7、曾转专业或转学者;
8、专科升入本科者。
(三)转专业申请时间和申办程序:
1、学生转专业每学年集中审批一次,申请时间在每学年第二学期的最后两周。
2、教务处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末,根据转入专业的办学条件,分文、理科向全校公布转入专业的接受名额。
3、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原则上参加选拔后各专业转出人数一般不得超过所在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转入人数不得超过转入专业当年招生数的3-5%。
4、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填写《转专业申请表》,由学院审核同意后统一报教务处。
5、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申请人(不包括满足转专业条件第1、2条者)于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参加教务处组织的文、理科选拔考试,测试成绩按文、理科分别排序,并根据排序的结果由申请人依次挑选自己要求转入的专业。
二、安顺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及重点专业有哪些
类别 | 专业名称 |
---|---|
经济学类(本) | 经济统计学 |
社会学类(本) | 社会工作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学类(本) | 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康复学 |
体育学类(本) | 体育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秘书学 汉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英语 |
历史学类(本) | 历史学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类(本) | 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化学 |
地理科学类(本) |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科学 |
心理学类(本) | 应用心理学 |
材料类(本) | 材料物理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班)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合作班) |
测绘类(本) | 测绘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本)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航空航天类(本) | 飞行器制造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本) | 环境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植物生产类(本) | 植物保护 农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本)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工商管理类(本) | 文化产业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类(本) | 农村区域发展 |
公共管理类(本) | 公共事业管理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学 |
美术学类(本) | 美术学 |
设计学类(本) | 环境设计 艺术设计学 |
三、安顺学院奖助学金设置情况
安顺学院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 ||||
资助项目 | 资助金额 | 资助人数或比例 | ||
国家资助 | 国家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8000元 | 根据当年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教育厅资金文件中实际分配名额评选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一次性奖励5000元 | 根据当年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教育厅资金文件中实际分配名额评选 | ||
国家助学金 | 每年:一等3800元;二等3300元;三等2800元。 | 根据当年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教育厅资金文件中实际分配资金及学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 |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 根据学费加住宿费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无限制 | ||
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 | 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以及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
新生入学资助项目 | 就读本省院校的新生每人500元,就读省外院校的新生每人1000元 |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布等情况确定,全国共资助约20万人 | ||
绿色通道 | 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暂缓交纳学费。入学后,学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 无限制 | ||
地方政府资助 | 安顺市高校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 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每学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确定,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 | 无限制 | |
征兵入伍一次性奖励 | 本科毕业生每人不低于7000元、在校生每人不低于5000元、新生每人不低于4000元 | 无限制 | ||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补助金 1000元/人 | 1000元/人 | 无限制 | ||
征兵入伍一次性奖励 | 在本校入伍的学生每人10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 无限制 | ||
困难补助 | 特殊困难补助 | 一次性发放,一学年不超过3000元 | 无限制 | |
临时困难补助 | 一次性发放,一学年不超过1000元 | 无限制 | ||
中央奖补资金专项生活补助 | 根据国家助学贷款中央奖补专项费用下达实际情况确定,每人每次不超过1000元 | 根据学年实际情况确定 |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 | 1000元/人 | 根据每学年我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校本级其他各类评定的情况确定。 | ||
重点资助对象 | 2800元/人 | 根据每学年我校国家助学金评定的情况以及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重点资助对象的比重等因素确定。 | ||
境外交流助学金 | 每生每年资助总额不超过5000元 | 根据每学年实际情况确定 | ||
校内奖学金 | 学习奖学金 | 每年:一等1000元;二等800元;三等600元 | 30%(一等5%,二等10%,三等15%) | |
单项奖学金 | 团队500元;个人200元 | 无限制 | ||
退役复学奖学金 | 每人500元 | 无限制 | ||
勤工助学 | 服务助理岗位:每月300元; 管理助理岗位:每月500元。 | 约200个岗位 | ||
学费减免 | 减免学费的20%-100% | 无限制 | ||
助力成长资助 | 公益活动、训练生活补助 | 根据学生参加公益活动、训练的实际情况20—50元/人/天 | 无限制 | |
创新创业资助 | 省级项目5000—6000元/个; 国家级项目8000—10000元/个 | 无限制 | ||
考研奖励 | 1000元/个 | 无限制 | ||
社会资助 | 根据资助方要求进行确定 |
四、安顺学院简介
安顺学院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全市总面积9267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千古之谜”关岭“红崖天书”、“世界唯一”的明代屯堡村落、“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地戏、“东方第一染”安顺蜡染,有“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丽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安顺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的故乡。
安顺学院是2006年升格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国立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8万余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2016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增列为贵州省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113亩,建筑面积36.6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8万余册,拥有超星电子图书及畅想之星电子图书156万种,购买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维普、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国道外文专题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16个,基本形成了符合学校专业设置、保障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88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66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师资495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2人,安顺市市管专家24人。开设有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共47个本科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11489人。
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4个教研教学部、8个教学科研辅助机构以及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学会、省级社科研究机构、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各1个和省教育厅创新团队2个。有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7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